中新网益阳11月30日电 (刘曼)“我们香港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及蔬菜批发与配送业务,年销售额超5亿港元。”在香港做农产品批发和配送8年后,祖籍湖南岳阳的程泺燕,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推广湖南了。
连日来,程泺燕在湖南益阳建立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里,不少工人忙着下网、赶网。几天后,将有数万斤生态养殖的大鱼从这里直通港澳市场。
程泺燕是一名“85后”,从小学习跳舞,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一次偶然聊天中,朋友突然问她有没有兴趣到广东参与建立供港澳货源储备基地,直供港澳批发市场水产品。程泺燕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被激活了。经过三个月考察,她决定转行,2013年回香港成立香港鲜合贸易有限公司,经营水产品和蔬菜批发及配送业务。
程泺燕的香港公司主要经营水产品和蔬菜批发的配送业务。 中新网记者徐志雄 摄
“往后的五年时间,我每天都穿着雨鞋在湿漉漉的农贸市场穿梭,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做农业的。”程泺燕放下之前的舞台光环,把自己全部归零,拿起纸和笔扎根市场,调研分析客群采购需求,策划销售方案,做好售后服务,跟进客户需求等。
经过精心耕耘,程泺燕的公司目前年均销售水产品1500万斤,蔬菜600万斤,在香港农产品批发行业占有主导地位。
“从农业发展历史来看,湖南农业生产历来发达。”在香港站稳脚跟后,程泺燕开始频繁回湖南考察。有一次,在湖南一家大型水产贸易企业了解到“店中店”模式后,她多次与该企业负责人交流沟通后,决定将这种模式带到香港。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门店租金很高,如何充分利用空间很重要。”程泺燕说,“店中店”模式下,一套卖海鲜的设备只需占用4平方米左右,同时确保了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鲜活”,产品质量也有保障。
程泺燕在香港打造的清溪鲜润元朗直营店已正式营业,主要售卖湖南特产。 受访者供图
看中湖南“鱼米之乡”及益阳“中国淡水鱼之都”的先天优势,程泺燕于2021年9月在益阳市桃江县打造了2000多亩养殖基地;而后成立湖南桃花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万亩生态养殖基地,依托其香港母公司成熟的市场经营体系,集淡水鱼养殖、研发、收购、暂养、物流配送、出口为一体,将在益阳实现每年1000万斤的销售量。
“我们目前正在启动益阳油菜籽的收储和菜籽油的加工销售。”程泺燕介绍,她在香港打造的清溪鲜润元朗直营店已正式营业,主要售卖湖南特产。“这既能让香港消费者多一项好的选择,又能让我们参与到湖南的乡村振兴中去。”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直供渠道,程泺燕未来还会引进更多湖南优质农产品入港澳市场,“这是一想起来就很开心的事情。”(完)
“合肥高新一号”卫星搭乘中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国盾量子推出全球首款小型化可移动的量子卫星地面站……安徽省合肥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汇聚了“超高真空”等尖端技术。2019年8月,科研人员基于“人造太阳”上的高精度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监测技术,在合肥市庐阳区成立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去年8月12日,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创造了场强45.22万高斯的世界纪录,依托该装置衍生的成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针对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新药研发取得进展。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技术积累,合肥市产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高新区三方共同成立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并引进成熟、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作为验证,成功研制出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华表示,目前,该治疗系统已完成出厂前验证,即将在合作医院投入使用,有望打破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依托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近年来联合企业组建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致力于研发制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的高分子膜,其中动力锂电池隔膜成果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合肥正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推重点项目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30亿元。”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推进处副处长李辰说。
除大科学装置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布局人工智能、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和30个前沿交叉平台,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已转化成果300余项,孵化企业200余家。
“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中科大校长共同商议,提出建设‘科大硅谷’的构想。”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科学中心处处长方秀说。去年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科大硅谷”扬帆起航。
根据方案,“科大硅谷”先期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其中,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蜀山、高新“两园”,主要侧重中科大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讯飞小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科创小镇。
“通过建立运营体系、组建政策基金工具等,‘科大硅谷’建设全面展开。”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场景创新推进处处长张杰说。
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职务发明在“科大硅谷”内转化的情况,按照贡献大小由省市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科技创业方面,“科大硅谷”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启动资金和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在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对“高精尖缺”人才按照年收入财力贡献15%以上部分给予等额奖励。在投融资方面,允许管理团队以10%为上限跟投。
目前,“科大硅谷”在深圳、美国硅谷等地组建了7家创新中心;整合、新建高品质创新创业载体340万平方米,10余家商业银行在“科大硅谷”设立专营机构,各金融机构支持载体建设贷款投放超50亿元;常态化举办科创股权实战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惠及200多家企业,参训超6000人次。
今年9月底,合肥园博会举办期间,骆岗中央公园全色光显光趣园展馆的激光影秀在激光、投影、光束、烟火和气柱等设备的巧妙融合下,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建筑光影秀表演。
打造全色光显光趣园是合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推动其走向市场的举措之一。
去年5月,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旨在为创新型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市场提供应用场景。今年,合肥又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公司,推进场景应用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1200家,促成意向合作106项。
通过连续举办场景创新峰会、独角兽企业合肥行、合肥场景大赛等活动,合肥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全域道路自动驾驶、低空飞行运营、新型储能等新经济、新模式开辟新场景、新赛道。“今年以来,合肥已帮助160余家创新企业梳理挖掘相关可开放场景,吸引80余家外地独角兽等企业到来。”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战新处四级主任科员朱显宇说。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华余介绍,合肥市共面向社会发布了196条场景能力,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今年认定首批“三新”产品50个;共面向社会发布175条场景机会。截至今年9月,共有74个场景形成对接,引进了500余家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编辑:陈海峰】